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名鴻娱乐网 >> 刘晓婧

任上独家探访北京影院保洁员电影扫地僧那可不是林蒙桦甸刚紫陈洁仪张也z

发布时间:2022-10-04 11:22:29

独家探访北京影院保洁员:电影扫地僧?那可不是他们的人生

有多少人会关注影院的保洁员?

或许只在电影院灯亮起来的一瞬间,听到有人高喊“退场从这边走!”“没有彩蛋!”这时你才发现,是保洁员来了。

前几个月,拿了柏林电影节大奖的《长江图》在中国公映,导演杨超听说,有观众在散场后被保洁阿姨的灵魂拷问:“你看懂了吗?”导演当时就发了一个朋友圈,难道影院保洁员,都是中国电影的扫地僧?

经过我们在北京半个月的走访,探访了商业影院、半商业影院和非商业的艺术高校放映厅,发现扫地僧这说法多少有些幻想,但对影院保洁员却有了第一次完整的认识。

我们多少在他们身上看到时代或体制留下的痕迹,大部分人站在现实里,也有很小撮活在理想里。而电影,并没有时刻为他们带来生活上的慰藉。

(打扫中的保洁大叔▲)

故事一:孙叔,他是一位领导影院:保密“现在的年轻人,灵活,想事情也周全,哪像我们一根筋。”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业院线而言,影院的保洁工作全部外包给了专业的保洁公司,比如我们所采访到这家影城。孙叔是这里的保洁主管,东北人,个子不算高,偏瘦。

他对这家影院了若指掌:拢共7000多平米,10个影厅,2000多个座位,最小的vip厅32座,IMAX厅410座。在他看来,这家影院在这边是拔尖的,只是人越多,他们就越忙。

这边的保洁人员很多,算上他有8个人,4男4女,都是年纪偏大的外地人。河南、山东、东北、四川,哪儿的口音都有。保洁工作很难招到年轻人,而年纪偏大的人群里,大部分是儿女成家立业了不用管,便出来打打工,因此人员流动很大,常有人过来干了几个月或是半年就走了,适应不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孙叔说干这活得麻利,手快,眼快,在那拖拖拉拉,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那就不行。

(过道里的保洁阿姨▲)

平时他们是倒班制,早晚班,两班倒。不过每到周末,就得8个人全上。

体力活不多,主要在8点到10点之间完成——在影院开门之前,他们要把整个影院都清扫一遍,座位挨着挨着擦干净。客人开始入场之后,工作就轻松很多,除了卫生间需要一直有人盯着之外,他们只需要时不时维护大厅的卫生,以及在每场电影结束之后去收场就行了。

散场后,保洁人员其实是第二波进场收厅的,第一波是影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先检查有没有客人丢了东西,有就收起来,放去失物招领。然后才是保洁人员进场。不过通常情况下,因为影院很大,动辄几百个座位,影院的人顾不过来,所以保洁阿姨们仍然时常捡到东西。、钱包、甚至电脑,钱包是最多的。

按照规定,所有捡到的东西都要上交,如果不还给客人,也是马上开除,并扣除当月工资。

保洁工作里,最繁重的是收拾、搬运垃圾,别看只是一些爆米花盒子、汽水瓶子,一客人一个,一天下来能攒出一卡车。购物中心下收垃圾的人总跟他们说,就数你们电影院垃圾多。

(等待收厅的保洁大叔▲)

收场是松快活,7、8分钟之内打扫完一整个厅,不要耽误下一场电影放映就行。大厅三、四个人,小厅一、两个人就足够了。有时候连着两个场、三个场一起结束,人手掰不开,孙叔也一起去收拾。

孙婷

保洁这份工作,说到头还是细致活,观众常不小心把饮料洒在凳子上,但你要是不仔细看,就容易忽略,不擦干净,下一位客人来了,就黏黏地坐一屁股。冬天也许客人还不会发火,夏天就不行了,都是露着大腿来的。要是被客人投诉了,他们就会马上被开除。

电影与他们的距离看似很近,其实很远——保洁公司严格禁止保洁阿姨、叔叔们在工作时间去影厅里看电影,同时,也绝对禁止去坐客人的座位。客人的座位,其实就是厅里所有的座位。

当我们请孙叔的一位下属,坐下拍一张的时候,阿姨只笑呵呵:“我们不能坐。”

(墙角的保洁阿姨▲)

孙叔最近很愁,马上要过年了,新电影突然多如海啸,人手总是不够。他所在的保洁公司,已经承包了好几家影院。每回新开一个影院,他都会跟着孙经理、段老板一起过去,找好人手,安排主管,跟影院也接触好。别处的影院都小些,这里最大,也最忙,他想换个松快的地方,只是老板不放他走。

10个厅都在放电影的时候,他们可以去休息室呆着。小屋十几平米,一箱一箱的卫生纸垒成一堵墙,把房间又分成两半。进门是饮水机,两个大桌,再过去靠墙有个白色金属架,摆满清洁剂、洗手液等等消耗品。桌上有微波炉,用来加热他们从家里带过来的午餐。墙上贴着排班表、收场的时间等等,大家都按这些A4纸做事。

我们跟着孙叔进门,屋里很暖。他进门便说空调太暖,又调低了一些,然后在桌旁坐下,点了根烟。屋里只有一个阿姨、一个大叔,大叔不爱讲话,阿姨倒还开朗。后来又有个短发阿姨进来,熟络地冲我点头:“来了啊!”

孙叔好像对全国都很熟的样子,我聊起老家,他竟连带着串出一堆城市,绵竹过了是绵阳,德阳,广汉,成都,再翻过秦岭,就进入陕西,如果往西,翻过雪山,就进了西藏。

年轻的时候,他从辽宁来北京,想挣大钱。如今两个女儿都成家了,大女儿嫁去浙江,小女儿嫁在鞍山。就在采访前一天,小女儿剃了个光头,他气坏了,又很无奈。“本来那么长的大辫子,给剃了一个秃子,要当姑子去了吧,太不像话了。她说掉头发,剃10次就好了,早干啥去了?”孙叔抽口烟,咳了一下,“现在的年轻人,管不了,有个性。”

说着,又问起我的经历。阿姨听说我从大学毕业,说我是个大人物,做也有“便利”,受了什么气都能写出来。孙叔说,现在的年轻人,灵活,想事情也周全,哪像我们一根筋,现在影院的经理们,都是二十几岁,没成家。

每天晚上,最后一场电影零点开放,凌晨2、3点结束。保洁阿姨、大叔们等不到那个时候,通常倒数第二场电影收拾好之后,他们就可以下班了。回到家约莫是12点,早上8点再来上班,能保证睡眠的时间。

如果实在很晚了,住得很远,地铁和公交都停运的话,他们也可以在影院里过夜。

500人大厅里,银幕之下有个略高于地面的台子,偶尔有明星见面的话,便会站在这里。到了迫不得已的晚上,保洁阿姨们就会抱着杨思琦被子,睡在这里。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故事二:李师傅与李姐,看不懂这电影,看不透这时代影院: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厅“现在经济挂帅,干什么都看钱,给钱就干,不给钱就不干,把人给搞坏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位于小西天,西北二环,是国内最大的艺术影院。这里极少放映院线电影,虽对外售票,但票价非常低,并非盈利性质。平日里,一天放映一、两场,都压在晚上6、7点开始,9、10点结束。

如果你第一次去,很容易找不到入口——配有门卫的是办公大楼,影院得再走几十米,过一个小铁门才到。白天铁门紧锁,只在电影放映前几小时才放人进来。

(资料图来自百度地图▲)

李师傅在这边做了有一阵子了。他个高,也瘦,之前一直呆在东北老家,来北京不久。闺女在北京成家、安定,现在计划着生个小孩——李师傅和爱人就赶紧过来,一面为女儿做饭调养身体,一面为计划中要到来的小孙子做准备。

在小孙子到来之前,他在女儿家附近找了这么一份保洁工作。这边的保洁归物业公司管,物业公司又挂靠在大国企之下,因此保洁人员也算是国企的一部分。只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讲“编制”,走“合同”。

李师傅就是合同工,这边所有的保洁都是。合同一年签一次,没有国企编制,更不算铁饭碗,待遇自然也比正式员工差得多。他们有些羡慕离电影资料馆不远的中影影院,那里的保洁有好几个是正式工,工资是他们的好几倍。人毕竟都是过日子,能多一点是一点。

(微微一笑的李师傅▲)

资料馆的保洁工作不算辛苦。工作日9点半上班,10点开始打扫影厅卫生。这边影厅不多,4个人一个小时就能把影厅、厕所、大厅都做干净了。上午11点下班,午休2小时,到下午1点再开工。下午他们就不再到影院来,而是去清洁隔壁的办公大楼。

整个算下来,每周需要工作5天半。因为下午5点他们就下班的缘故,影厅的保洁通常留到第二天早上来做,多出的这半天,就是周六上午,过来收拾周五晚上放映的场子。他们比院线的保洁员轻松很多,工作的压力在于,每个人各有负责的保洁区域,比如男厕、女厕都是分配到了人头,为得是保证卫生质量,而且领导下来检查时,也好找人。

甘萍

中影保洁就没有休息日。毕竟中影影院属于院线,人流量大,天天都得擦,天天都得上班,如果不盯着很快就会脏了。当然多出的时间会得到应有的报酬,北京规定一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超出就要付加班费。

这些都离李师傅挺远——他们几乎每天都准时下班,过得很规律。

(正在保洁的阿姨▲)

李姐也在这里呆了好了一段时间了,算是个小负责人。在她印象里,这边的保洁阿姨、叔叔没有一个爱看电影,都是住在附近的外地人。她说北京人不干这个,他们出来干活就是来锻炼身体,不愿意被领导说,所以他们都找外地的。

联系上她后,她在几个保洁里找了李师傅来跟我聊,不是因为他对电影有看法,而是因为他口音不重,普通话说得不错,不像其它阿姨,交流起来也容易。

这边的人员相对稳定,常常混个脸熟,就有人情。放映有空位的话,他们也能进场去看看,通常甲方不会阻拦。但说是这么说,其实没人会去看,李姐说,她们本来工作就忙,上班时间没时间来看,下班就回家了,更何况放映的都是些老片子,真正搞电影的人才喜欢来看。

李师傅最近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裘海正压力机停止工作跟家人一起去中影看新片,名字他倒是不记得了。采访前一天,资料馆刚做了莎士比亚的展映,来了好多北师大的学生,李师傅那时正在家里做饭。

最近一次主动在上看电影,是因为跟闺女唠嗑,说起男人四十岁和女人四十岁的想法不太一样。后来他又多想了一下,在上一搜,还真有这么两部电影,一部叫《男人四十》,一部叫《女人四十》。

李师傅和李姐都记得有几个观众特别爱看电影,每天都能见到。

这一小撮人里,有个60几岁的老阿姨,每天下午5点就在小铁门等着,每一场都来,什么电影都去看,有时候还自己带饭过来吃。有一次院里举办讲座,老阿姨也过来了,跟一个有名的作家一起。李姐猜她可能是搞文字工作的退休老人。

其实李姐生小孩之前,还常来看电影,不追星,但见到明星也挺激动。那时候,电影资料馆常有明星过来做展映,有一次是邓超,为了凑近点看,李姐专门去做近身服务的活儿,比如跑去给他倒水。现在见了明星,像见一个陌生人。有一次在电梯里,一个女明星问她,我漂亮吗?李姐说漂亮。女明星又问,你认识我吗?李姐说,不认识。

有孩子之后,下班马上回家就养成了习惯。李姐的儿子刚几岁,常嚷嚷让再给他生一个小弟弟,李姐跟他说生个小弟弟的话,以后家里的房子得给他一半,儿子就改口说那你给我生一个小妹妹吧。

在李师傅和李姐看来,这个时代好像坏掉了。

“现在经济挂帅,干什么都看钱,给钱就干,不给钱就不干,把人给搞坏了。过去不是这样,那时候政治挂帅,一切要为团结和大局着想,就没有那些兄弟姐们因为家产反目成仇的事。”

李师傅说,以前家里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财产都留给家里的小儿子。现在女孩也会觉得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平分财产的时候也得有一份,不像已全部关停有关产能装备过去的姑娘,出钱有份,分钱没份,时代不一样了。

像李姐这一代,兄弟姐妹还很亲密。家里四个,她排老二,大姐在北京发展,三妹在浙江,最后还有个小弟。现在他们家里要拆迁了,李姐跟大姐说她不要这个钱,他们老两口好好的就行了,愿意给弟弟买楼房就买吧,愿意给谁就给谁。等到他们以后老了,实在不行了,再把钱拿出来平分,或者一起放到哪儿,没人去争这些。

电影对他们重要吗?

李姐她们,一回家有孩子的要照顾孩子,没有孩子的,还得伺候老公。不是不爱看电影,是真的没时间看电影,就算专门放给他们,都没人看。李师傅每天5点下班,赶快做饭,闺女差不多7点20到家,吃完饭8点半,他们出来散步的时候,刚好能赶上电影散场。

李师傅就记得有一次,他真的想看电影了,坐在资料馆里,却搞不懂这些作为文化交流的影片到底讲了些什么,很快就睡着了。李姐说大家都是外地人,不爱看这些东西。外地人是奔着挣钱来的,要是有钱了,也不想做别的,也不想带孩子,那愿意花多少钱去看都行。

有的时候,她甚至有点排斥——一天到晚放电影放电影,每放一场就意味着她们又要做卫生了。

最后,她建议我去中影影院问问,那边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大家都是正式员工,检票人员不能说你是保洁不能去看,因为大家身份都是一样的。她们这也许不多管,但也说不好,万一被领导发现了,也要挨顿骂的。

故事三:史姐,她悄悄藏了一份爱情影院: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我最遗憾的是,那年高仓健从我面前走过,我没跟他说‘你好’。”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三环附近。因为是电影学院,自然也有放映厅,完全封闭,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学生们能进去看而已。

放映厅是个200人标准厅,进了学校大门右手边的小楼就是。除了老师上课之外,每周一到周三也会日常放映一些电影,偶尔也有明星们过去(或者说不少明星都是从这里过来的)。

(资料图来自百度地图▲)

史姐在这里工作了12年了。近几年来,她已经很少看院线电影,去年就看了部《老炮儿》,不喜欢,不就是讲北京老混混的故事吗?衍生出来,她对冯小刚的故事、导演风格都不是很感冒,如果要让她在中国导演里选一个,应该是张艺谋。

这12年间,她主要负责标准放映厅大厅的清洁工作。在这之前,她在社科院做过2年接线员,也在工厂工作过,后来辗转到了北电,一直工作到现在。留下来一是老师们都待她很好,二是她真的太喜欢电影了。

她喜欢的电影很多,尤其热衷外国电影,以及中国过去的电影。聊天过程中,她向我热情推荐了美国84年版的《荆棘鸟》。这是电视剧,共4集。讲的是一段禁忌之恋——20世纪初澳大利亚移民时期,神父拉尔夫与克利里家族交好,这家的小女儿麦琪,从少女时期起便爱上了神父,可相爱却不能相守。

成年后,麦琪嫁了人,两人却又再次相遇。拉尔夫暗中照顾她和她的孩子,时代变迁中,麦琪的孩子死了,然后她告诉拉尔夫,其实那是她的孩子。

(《荆棘鸟》剧照▲)

史姐在陕西汉中长大,小时候家境不错。因为有熟人在电影院工作的缘故,妈妈从小便带他们去看电影,不是露天的,是正儿八经的电影院。那个年代里,电影也便宜,一场只要一毛钱,他们因为走了便利,因此免费看了不少电影。

那时候,史姐最迷的是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上映那年是1977年,汉中地方小,妈妈就带着全家坐汽车去镇上看。用现在的话说,高仓健就在那时候,成了史姐的男神。

上完中专后不久,她就毕业去了工厂,后被调去了山东工作,在那里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北京人,后来被调回北京工作,史姐也又调了过去,只是人事上出了些问题,铁饭碗的编制给丢了,因此不得不给别的企业做临时工,直到来到北电——当然,那个年代所谓的临时工,就是合同工。

在史姐看来,她和丈夫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爱情。她的爱情留在了汉中,在她被调走之前,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初恋。那时她15、16岁,暗恋着隔壁家的邻居,一个被他大6岁的男孩。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一段时间,现在已经不太记得那时都聊些什么,但总有种默契在,就像已经认识对方很多年了,两个人常突然说出一样的话,或突然陷入沉默,却丝毫不感到尴尬——那个年代,他们最出格的举动,就是牵了手。

几十年过去了,史姐仍记得那种感觉,跟那个男生在一起,就像是灵魂的契合。史姐去山东后,他们也就不再见面。前几年,这个男生来北京看望她,两个人都各自有了家室,默契却没少。

她跟我说,丈夫人很好,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并不是说一个人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你就会爱他。

史姐在这边的工作还算轻松,打扫是每天早上进行,中午有2个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标准中与标线距离相对应的夹具间的初始距离在80~115mm之内,下午2点再开工,或者组织上会开会,5点下班。

她住在不远的老胡同串子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近几年北京胡同改造,用新房换他们的旧房,但家里除了老两口,还住着女儿女婿,拆迁方只给他们换一户两居,实在住不开,所以他们也没搬走。跟他们一样的还有整条胡同的其他200家,有几家搬走了,他们原本住的地方只有几平米。

史姐喜欢猫,之前养过一只,养了十几年去世了,她心想自己绝不再养。结果女儿给她抱回家一只美短,一看到,她松不开手了,就又养了。现在家里有两只美短,史姐偶尔带他们出去,在胡同里散步,不过得拴上绳子,有品种的猫总有人在惦记着。

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独立,自由,活得硬邦邦的,有底气。能吃饱,穿暖,活下来就行,就足够了,她对钱、衣服、首饰没有任何向往,只求活得自在些。

如果说她的人生还有什么不可弥补的遗憾,那就是在10年前。那时高仓健与张艺谋合作《千里走单骑》,来华宣传,被北电聘为客座教授。就在这个地方,高仓健从她旁边走过去,那时候她多想用日语跟他说一声你好,但一时间脑子胀,就单单想不起来怎么说了,只看着他在人群拥簇中走远。

2014年,高仓健去世了。一切化作记忆。

(2006年,高仓健在北影▲)

写在最后其实我们探访了北京十余家影院, 大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有些国企性质的影院,一听说是采访,防备心便瞬间增强,也有些商业影院经理酷酷的甩下一句,没空,便拂袖而去。

在此期间,偶然在一次散场时,目睹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经理高声训斥保洁阿姨,“男厕所这么大一杯可乐倒在地上你没看到啊!”“可是我不是不允许进男厕所吗?”“你这话是说给我听吗?”

令人惭愧的是,在做这一系列采访前,我原本不会注意到这一幕。

(注:出于尊重受访者意愿,孙叔与史姐并未出现在镜头中,文中所提到的名字均为化名)

策划/法兰西胶片 撰文/鸭子 摄影/克里木 特别鸣谢/大山

用什么好的方法治脚气
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药物都有哪些
不过敏的膏药
手脚长湿疹应该注意什么
友情链接